近日,農業部、財政部和民航局聯合印發了《關于開展農機購置補貼引導植保無人機規范應用試點工作》的通知,宣布2017年選擇在浙江(含寧波)、安徽、江西、湖南、廣東、重慶等六個省市開展試點。
通知要求試點省市在植保無人機購置補貼的路徑、方法及配套的操作人員培訓考核、作業飛行安全的運行管理機制等方面進行探索,為從事植保作業的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和無人機企業帶來了利好機會,促進了我國植保無人機和農業科技的進一步健康發展。
“國補”落地,利國利民
在植保無人機首次納入國家補貼之前,雖然部分省市已把植保無人機納入農機補貼范圍,但并未引起行業的太多變化。隨著國內行業級無人機技術的發展,國產植保無人機有了明顯的進步,科技創新成果被國家高度認可,開始進入到了國家農業政策的戰略高度。
根據通知,各試點省份的資金補貼總量高達1000萬元,對購置試點產品實行定額補貼。每檔產品補貼額按不超過該檔產品2017年市場銷售均價的30%測算,單機補貼額最高能達到3萬元。從事植保作業的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均為補貼對象。
以2016年國內植保無人機保有量為6000架的數據測算,此次補貼至少可以覆蓋超過2000架的植保無人機,可見補貼力度之大。
多快好省,大受力捧
植保無人機起源于日本的低空農業航空技術,主要用作低空農情監測和噴灑作業,具備應用廣泛、效率極高、噴灑安全、成本劃算等“多快好省”的顯著優勢。
應用廣泛
植保無人機能智能規劃最佳路線,代替人工噴灑農藥,防止重噴、漏噴,精準作業;能進行農田巡查,幫助農戶及時了解農田情況,有針對性地預防病蟲害;能作物制種,均勻地播撒種子;還能輔助作物授粉,應用范圍十分廣泛 。
效率極高
植保無人機的作業效率是人工的40—60倍。人工作業平均每人每天只有15—20畝的作業量,而植保無人機平均能達到一畝地一分鐘的速度,與人工相比效率驚人。即便在林地、山地等復雜地勢條件下也能高效作業,完成度遠高于人工。
均勻安全
傳統的植保模式采用背負式噴霧器,噴灑出來的農藥是水滴狀,作物受藥不均、農藥易殘留,而植保無人機噴灑出來的藥是霧狀,能使作物受藥更均勻;另一方面,人工噴灑農藥容易吸入一些空氣中的殘留藥劑,久而久之會嚴重影響健康,但植保無人機可以遠距離操控,避免了農藥吸入,安全性高。
成本劃算
植保無人機省水、省藥、省時、省工,有效地克服了傳統植保模式農藥用量高、利用率低的弊端,極大地節省了水和藥,而其服務價格也大約在5—8元人民幣/畝之間,比人工作業所耗費的人力成本更低,無論從時間、效率還是成本方面,都有極大的改善。
需求量大,前景廣闊
我國的植保無人機技術和服務目前尚處于起步階段,使用率和覆蓋率相對于美日等發達國家還比較低。
作為傳統的農業大國,我國擁有18億畝的基本農田,每年所需的植保作業數量巨大。隨著我國人口紅利漸失,社會老齡化發展,人力成本逐漸上漲,土地流轉和土地集約化管理趨勢加快,高效率、低成本的植保無人機將會成為“新寵”,植保無人機市場亟待開發。
據中國產業信息網的數據顯示,2015年全國植保無人機保有量為2324架,總作業面積達1152.8萬畝次,較之2014年的695架、426萬畝,同比增長分別是234%、170.6%,發展迅猛。
植保無人機市場與日俱增的需求量,給無人機企業帶來巨大的商機,根據《2016年中國無人機行業研究報告》,到2025年,農林植保無人機市場規模預計能達到200億元,市場前景廣闊。
綜合各方面因素不難看出,我國植保無人機的春天已經到來。尤其是本次“國補”試點政策的落地,更是對研發創新成果的有力支持,是行業級無人機企業進一步開拓國內市場的機遇。植保無人機的推廣,不僅讓無人機技術和服務與“三農”的距離越來越近,還十分有利于農業精準化、農業現代化、農業機械化步伐的加快。
注:資料與與圖片來源于網絡
近日,農業部、財政部和民航局聯合印發了《關于開展農機購置補貼引導植保無人機規范應用試點工作》的通知,宣布2017年選擇在浙江(含寧波)、安徽、江西、湖南、廣東、重慶等六個省市開展試點。
通知要求試點省市在植保無人機購置補貼的路徑、方法及配套的操作人員培訓考核、作業飛行安全的運行管理機制等方面進行探索,為從事植保作業的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和無人機企業帶來了利好機會,促進了我國植保無人機和農業科技的進一步健康發展。
“國補”落地,利國利民
在植保無人機首次納入國家補貼之前,雖然部分省市已把植保無人機納入農機補貼范圍,但并未引起行業的太多變化。隨著國內行業級無人機技術的發展,國產植保無人機有了明顯的進步,科技創新成果被國家高度認可,開始進入到了國家農業政策的戰略高度。
根據通知,各試點省份的資金補貼總量高達1000萬元,對購置試點產品實行定額補貼。每檔產品補貼額按不超過該檔產品2017年市場銷售均價的30%測算,單機補貼額最高能達到3萬元。從事植保作業的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均為補貼對象。
以2016年國內植保無人機保有量為6000架的數據測算,此次補貼至少可以覆蓋超過2000架的植保無人機,可見補貼力度之大。
多快好省,大受力捧
植保無人機起源于日本的低空農業航空技術,主要用作低空農情監測和噴灑作業,具備應用廣泛、效率極高、噴灑安全、成本劃算等“多快好省”的顯著優勢。
應用廣泛
植保無人機能智能規劃最佳路線,代替人工噴灑農藥,防止重噴、漏噴,精準作業;能進行農田巡查,幫助農戶及時了解農田情況,有針對性地預防病蟲害;能作物制種,均勻地播撒種子;還能輔助作物授粉,應用范圍十分廣泛 。
效率極高
植保無人機的作業效率是人工的40—60倍。人工作業平均每人每天只有15—20畝的作業量,而植保無人機平均能達到一畝地一分鐘的速度,與人工相比效率驚人。即便在林地、山地等復雜地勢條件下也能高效作業,完成度遠高于人工。
均勻安全
傳統的植保模式采用背負式噴霧器,噴灑出來的農藥是水滴狀,作物受藥不均、農藥易殘留,而植保無人機噴灑出來的藥是霧狀,能使作物受藥更均勻;另一方面,人工噴灑農藥容易吸入一些空氣中的殘留藥劑,久而久之會嚴重影響健康,但植保無人機可以遠距離操控,避免了農藥吸入,安全性高。
成本劃算
植保無人機省水、省藥、省時、省工,有效地克服了傳統植保模式農藥用量高、利用率低的弊端,極大地節省了水和藥,而其服務價格也大約在5—8元人民幣/畝之間,比人工作業所耗費的人力成本更低,無論從時間、效率還是成本方面,都有極大的改善。
需求量大,前景廣闊
我國的植保無人機技術和服務目前尚處于起步階段,使用率和覆蓋率相對于美日等發達國家還比較低。
作為傳統的農業大國,我國擁有18億畝的基本農田,每年所需的植保作業數量巨大。隨著我國人口紅利漸失,社會老齡化發展,人力成本逐漸上漲,土地流轉和土地集約化管理趨勢加快,高效率、低成本的植保無人機將會成為“新寵”,植保無人機市場亟待開發。
據中國產業信息網的數據顯示,2015年全國植保無人機保有量為2324架,總作業面積達1152.8萬畝次,較之2014年的695架、426萬畝,同比增長分別是234%、170.6%,發展迅猛。
植保無人機市場與日俱增的需求量,給無人機企業帶來巨大的商機,根據《2016年中國無人機行業研究報告》,到2025年,農林植保無人機市場規模預計能達到200億元,市場前景廣闊。
綜合各方面因素不難看出,我國植保無人機的春天已經到來。尤其是本次“國補”試點政策的落地,更是對研發創新成果的有力支持,是行業級無人機企業進一步開拓國內市場的機遇。植保無人機的推廣,不僅讓無人機技術和服務與“三農”的距離越來越近,還十分有利于農業精準化、農業現代化、農業機械化步伐的加快。
注:資料與與圖片來源于網絡